《北斗语言学刊》目录及摘要
书 名:北斗语言学刊(第7辑)
编 者:乔全生
书 号:978-7-5506-3328-5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定 价:100.00元
开 本:16
装 帧:平装
字 数:356千
目录
一 论 文
12 世纪河西党项方言的文白异读层次 (聂鸿音) 3
《浅近切音字类》音系与20 世纪初的镇海方音 (周赛华) 17
慧琳《一切经音义》中“吴音”的内涵之辨析(马德强) 24
《切韵》音系和汉语历史音韵学现状(柯蔚南撰、余柯君译)31
上古汉语“邪”母是否存在刍议(陈哓梅) 40
三国时期音注声类考(焦树芳)53
《胎藏梵字真言》的版本与音义(徐美德) 67
大型字书“一部”疑难字新考(杨宝忠) 86
佛经同形字例释(韩小荆 )94
《说文》疏证(三则)(萧旭)99
《尔雅·释训》训释现象解析(潘杰)114
《新修玉篇》俗字拾遗(熊加全)127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注音失误举隅(刘亚丽)144
《改并四声篇海》引书研究(郭敬燕)153
吐鲁番出土《唐垂拱三年(687)西州高昌县杨大智租田契》笺证(王启涛)163
黄侃《〈通俗编〉笺识》与俗语词探源(曾昭聪)183
汉语双音“介+时”介宾结构副词化(陈宝勤)200
天津方言词缀研究 (谭汝为) 236
汉语谚语的韵律结构及其认知限制(刘嵚)246
浅谈汉语方言辨识及山西方言数据库(杨伟)259
《集韵》所见三类同源词例释(刘桥)265
二 札 记
它山之石:“检索体” (鲁国尧)279
三 史 林
中国语言文字学大家魏建功先生收藏编辑的《升罗悖语》全帙发表面世(鲁国尧)283
《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序(侯精一)287
前修亦密 后出亦精——写在田希诚先生《山西方言语法研究》付梓之际(乔全生) 290
四 报 道
“中国音韵学研究高端论坛”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297
《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已出版书目303
《北斗语言学刊》稿约305
摘要
12 世纪河西党项方言的文白异读层次
聂鸿音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提 要: 12 世纪西夏党项人日常说的汉语接近现代兰银官话和晋语的某些方言片,而僧侣在翻译和诵读密咒的时候则有个别韵类使用与唐代长安话相近的另一套字音,前者可以称为“口语音”,后者可以称为“诵咒音”。某些汉字在不同的场合要采用不同的读法,这相当于汉语方言学所谓的“文白异读”。通过对中古阳声韵的考察,可以看到二者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诵咒音能够区分-m、-n 两个韵尾而口语音不能。
关键词: 古汉语;方言;西夏;鼻音韵尾
《浅近切音字类》音系与20 世纪初的镇海方音
周赛华
(湖北大学中文系,武汉,430062)
提 要: 文章对《浅近切音字类》的音系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对音系特点作了重点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书中音系反映的是当时的镇海方音,并对当时镇海方音与今方音的差异和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镇海方音;浅近切音字类;音系;20 世纪初
慧琳《一切经音义》中“ 吴音” 的内涵之辨析
马德强
(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225009)
提 要: 学术界对慧琳《一切经音义》中吴音的内涵有不同认识。文章认真检讨前人的观点,并指出: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到的吴音指的应是南朝通语系统,而非当时的江东吴方言;南朝通语说与《切韵》音的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它们之间具有相通性,因为南朝通语是《切韵》成书的重要依据;唐代吴方言的实际读音是慧琳讨论问题的现实参照,而最终指向的还是南朝通语。
关键词: 慧琳;一切经音义;吴音;南朝通语;切韵
《切韵》音系和汉语历史音韵学现状
(美)柯蔚南 撰 余柯君 译
(爱荷华大学,美国爱荷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200433)
提 要: 19 世纪以来,汉语音韵学的研究领域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其一是文献材料的音韵考据,其二则是音系构拟。至20 世纪的最后几年,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逐渐从第一个方向转向到了第二个方向上。在新世纪里,如何将音韵学研究中的文献考据和音系构拟两大研究方向,协调、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学科? 传统的音韵学材料在汉语历史音韵学领域究竟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本文是对这些疑问的回应。
关键词: 比较构拟;内部构拟;《切韵》音系;音韵学
上古汉语“ 邪” 母是否存在刍议
陈哓梅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9)
提 要: 本文对上古是否存在邪母及拟音的主要学说进行了梳理,同时对《说文解字》中的有关邪母的谐声系统作了考察。文章认为,邪母字虽与舌音(包括喻四)、齿音、牙喉音字都有谐声关系,但邪母字自谐所占比例远高于邪母字与其他音的谐声。故邪母在上古肯定是独立存在的,王力和陆志韦将上古邪母的读音拟为z-是正确的。邪母与心母的关系应是浊与清的关系。喻四应该是一个与邪、心比较接近的声母,具体是哪个音,有待进一步研究。邪母与其他舌音、齿音、牙喉音字的谐声,应视为是音近所致,不必因个别谐声现象或其他未经证实的材料混淆邪母与其他声母的界限。
关键词: 上古汉语;邪母;谐声;拟音
三国时期音注声类考
焦树芳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301811)
提 要: 三国时期反切盛行,语音材料数量大,是考察声纽体系的基础。这一时期27位注疏家存有音注材料,共1098 条,删重复音、古音、疑似音及音义关系较小的音例,得到994 条有效音注。运用系联法、归纳法及音注比较法分析整理声类体系,共31 类26 纽。三国时期音注反映的声类系统承接上古声纽特征,娘日归泥,于纽归匣。但过渡性特征明显,轻唇音、舌上音逐渐开始分离出来;齿音庄组还未完全独立,章组声纽自成一类,从邪相混、船禅分用。
关键词: 三国时期;音注;声类
《胎藏梵字真言》的版本与音义
徐美德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北京,100872)
提 要: 《胎藏梵字真言》是胎藏界蔓荼罗诸尊真言的梵字本,日本昭和初期被收入《大正藏》。本文首先从古典佛教目录学的角度解释了“ 胎藏” 的含义且从梵汉对音的角度来论证梵字本的重要性。为了厘清《大正藏》底本错误的类型,本文穷举性地对底本错误进行分类且加上编号,以便检阅。然后以图表的方式将《大日经》与《胎藏梵字真言》的真言名加以比较,以便明了各真言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了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真言的含义,本文收入了真言所有的梵字词且标注出其本义,部分专有术语,收入法全义释。
关键词: 胎藏;大日经;大正藏;法全疏
大型字书“ 一部” 疑难字新考
杨宝忠
(河北大学文学院,保定,071000)
提 要: 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线索,对历代大型字书“一部” 贮存的12 个疑难字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 大型字书;一部;疑难字;考释
佛经同形字例释
韩小荆
(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2)
提 要: “膇”“
关键词: 佛经;同形字;膇;
《説文》疏證( 三則)
蕭 旭
(常州大學,常州,213164)
提 要: (一) 《説文》“
關鍵詞: 説文;
《尔雅·释训》训释现象解析
潘 杰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晋中,030619)
提 要: 《尔雅》虽堪称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但从《尔雅·释训》的训释来看,其释义与现代意义的“词典”有很大区别,训释内容不仅有“词”还有“词组”和“句子”;训释特点侧重被训释内容在具体文本中的意义,体现了中国古典经学诠释学理解与解释的原则,所以《尔雅》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词典”,而是运用中国古典经学的诠释原则,有别于随文释义注疏形式的一部解释经文文本意义的重要著作。
关键词: 尔雅;释训;训释;诠释学;文本意义;经学;中国古典学
《新修玉篇》俗字拾遗
熊加全
(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永州,425199)
提 要: 《新修玉篇》是金代的一部重要字书,在辞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收录了大量俗字,给后人识读造成了不便。论文选取《新修玉篇》所收的80 个俗字进行了考释,以期对相关字的解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修玉篇;俗字;考释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注音失误举隅
刘亚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郑州,450046〕
提 要: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下简称《裴韵》) 作为《切韵》系韵书的一种,书中保留了大量的文字、音韵和训诂材料;然而由于传抄失误和编纂失误,《裴韵》字形、注音和释义也不免存在种种失误之处。就《裴韵》注音而言,主要有正切误作又音、注音用字形讹以及注音用字误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注音;失误
《改并四声篇海》引书研究
郭敬燕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南京,211815)
提 要: 本文详细考察了大型字书《改并四声篇海》( 以下简称《篇海》) 的引书情况,《篇海》继承了六种字书,并新标记了其他四种,本文主要对后四种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考察和分析,从它们所领属的字位于《篇海》中某部首笔画后面的具体位置及其号样的统辖范围入手,来探讨它们的具体情况,由此或验证或推翻了一些原有的观点。
关键词: 改并四声篇海;引书;统辖范围
吐鲁番出土《唐垂拱三年(687) 西州高昌县杨大智租田契》笺证
王启涛
(西南民族大学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所,成都,610041)
提 要: 吐鲁番出土契券具有很高的语言文字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唐垂拱三年(687)西州高昌县杨大智租田契》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本文首次对该契进行了全面识读和校注,特别是对其中的俗语、术语进行深入诠释,以期在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做出新的尝试。由于吐鲁番出土文献主要来自墓葬,且多应用型文书。因此,它与敦煌文献相比,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商贸、军事、法律、民族、社会诸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其进行笺证,必须以语言文字学为依据,将字词讲准;以史学为依靠,将字词讲透;以考古学为依凭,将字词讲明。
关键词: 吐鲁番文书;西州;租田契;笺证
黄侃《〈通俗编〉笺识》与俗语词探源
曾昭聪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
提 要: 黄侃曾为清代翟灏《通俗编》作了笺识。立足于词源研究对黄侃笺识进行分类总结与疏证,可以对黄侃关于俗语词的研究方法和关于“发明”的学术研究观点以及汉语词源学史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 黄侃;通俗编;通俗编笺识;词源;发明;词源学史
汉语双音“ 介+时” 介宾结构副词化
陈宝勤
(沈阳大学国际语言文化研究所,沈阳,110044)
提 要: 上古开始,由单音介词与单音时词名词构成一些双音“介+时”介宾结构,在语位、语音、语法、语义、语用五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双音“介+时” 介宾结构于句子状语位置上逐渐词汇化与语法化,其中介词逐渐虚无化,时间名词逐渐时间副词化,导致双音“ 介+时”介宾结构重新分析为双音时间副词。
关键词: 介宾结构;固化虚化;时间副词
天津方言词缀研究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300384)
提 要: 天津方言词缀,多为后缀,读轻声,多用于口语表达,数量多,摹状表义形式多样,组合方式比较灵活,具有较强的能产性,体现了俚俗明快和色彩鲜明的地域特征。部分词缀,在书面文字上产生了多种词形。
关键词: 天津方言;词缀;口语表达;俚俗明快
汉语谚语的韵律结构及其认知限制
刘嵚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太原,030032)
提 要: 根据对现代汉语常用谚语语节及语节中所包含字数的定量统计,文章发现汉语谚语语条有以7 字为分水岭的特殊现象,这是由人类认知中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决定的。通过对现代汉语常用谚语韵律节奏结构及谚语“格律化”倾向的考察,文章认为虽然谚语的韵律结构是句法、语义和韵律相互作用、互相约束的产物,但总体上更多地接受汉语韵律节奏规则的“管控”,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韵律音节组合的倾向性。
关键词: 汉语谚语;韵律结构;节奏;短时记忆;7 字分水岭
浅谈汉语方言辨识及山西方言数据库
杨伟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
提 要: 随着语音识别领域的不断发展研究,从普通话识别到方言识别的逐渐深入,目前对方言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多。随着深度学习方法成功在图像处理方面取得较好进展,众多研究者把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在了语音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汉语方言辨识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山西汉语方言数据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语种识别;方言辨识;语音识别
《集韵》所见三类同源词例释
刘桥
(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中亚学院,西安,71006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9)
提 要: 《集韵》中出现的同源词可分为谐声字声符相同、谐声字声符不同和字形相同这三个类别。“字形相同”类同源词可用“ 词义引申” 理论进行解释,但也要承认同音、同形且意义还有联系的这类同源词数量庞大,不具有特殊性。《集韵》所见三类同源词充分体现了古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因声求义”之法探求词义的思路,考释整理《集韵》中的同源词对于辞书编纂等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集韵;同源词;因声求义;考释
(文字编辑:余跃龙、辛睿龙)
…………………………………………………………………
延伸阅读:公益讲座/项目申报/写作与发表/方法工具
1.公益讲座
3.写作与发表
4.方法工具
语言学交流群
小编邀您入群
欢迎入群共享学术资讯